
原標題:古詩里的清明習俗
總覺得,中國傳統(tǒng)的清明節(jié)習俗是浸在詩詞里的,古典又鮮活,歷久而彌新。
默默的哀思,淡淡的傷懷,構成了清明習俗的主基調(diào)。在這祭拜祖先懷念親人的日子里,我分明聽到,那被一次次反復吟詠的清明詩句,滿滿的竟都是思念的旋律。唐白居易的“烏啼鵲噪昏喬木,清明寒食誰家哭。風吹曠野紙錢飛,古墓壘壘春草綠?!保ā逗骋巴鳌罚┥鷦拥孛枥L出清明掃墓、緬懷親人的凄涼場景。面對生離死別,天人永隔,怎不讓人傷心腸斷?宋代詩人高菊澗亦云,“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。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。”(《清明》)讀來自然真切,催人淚下;南宋楊萬里行走在掃墓的路上,看到野草一夜之間又隨風生長出來,剛過去一年的小路竟消失掉了,清明后梨花生長起來,詩人感慨萬千,“宿草春風又,新阡去歲無。梨花自寒食,進節(jié)只愁余?!保ā逗成馅!罚┯谑?,千言萬語凝結成一個“愁”字,深切地表達出作者的思念之情。
然而,清明節(jié)并不全是傷感和哀思。陽春三月,草長鶯飛,在這踏青玩賞的時節(jié)里,處處洋溢著春天的喜悅和勃勃生機。清明節(jié)又稱為“踏青節(jié)”,概因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?!弊钜送獬鎏で?。據(jù)考證,清明踏青的習俗始于唐,盛于宋?!扒宥戤嬌戎?,春樹郁金紅。出犯繁花露,歸穿弱柳風……”(《清明日》)晚唐詩人溫庭筠用輕松詼諧的筆法描繪出清明日的清晨,清蛾(蝴蝶)飛舞,桃花郁金花競相開放,在這風景如畫的日子里,人們結伴踏青,出發(fā)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,歸來時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,大家徜徉在春天的懷抱里,是多么的愜意和舒心??!到了宋代,清明踏青的習俗愈發(fā)盛行?!澳蠂喊胩で鄷r,風和聞馬嘶。青梅如豆柳如眉,日長蝴蝶飛?!睔W陽修的《阮郎歸·踏青》正是宋代踏青習俗的具體體現(xiàn);“芳原綠野恣行事,春入遙山碧四周。興逐亂紅穿柳巷,困臨流水坐苔磯。莫辭盞酒十分勸,只恐風花一片紅。況是清明好天氣,不妨游衍莫忘歸?!彼未娙顺填椀摹督夹屑词隆芬卜从吵鏊未迕魈で嗟氖r。
清明節(jié)又是豐富多彩、意趣盎然的。民間在清明節(jié)還進行插柳、放風箏、蕩秋千等有益的活動。宋陳允平的“禁燭飛煙,東風插柳,萬家千戶?!保ā冬嵈昂罚┮约澳纤侮懹蔚摹吧剿吗伈柚扔?,人家插柳記清明?!保ā洞喝铡罚┒际乔迕鞑辶曀椎捏w現(xiàn);宋人黃峪的“未到清明先焚火,還依桑下系秋千?!钡莱隽耸幥锴С娠L的盛景;清代高鼎的“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;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?!眲t成為了吟詠風箏的絕唱。
清明節(jié)更是廣博而深邃的。北宋黃庭堅的《清明》頗具哲理,“佳節(jié)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雷驚天地龍蛇蟄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人乞祭余驕妾婦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賢愚千載知誰是,滿眼蓬蔫共一丘?!痹娙擞汕迕鞯拿谰跋氲搅怂勒?,由死想到了生,最后想到人生的意義,可謂寓意深刻發(fā)人深省。
無論是懷念親人的悠悠哀思,還是踏青時的喜悅歡愉,抑或是勘破生與死的豁達豪邁,總之,清明節(jié)帶給我們的應該都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傳承。
聲明:所有來源為“??谕韴蟆?、“??诰W(wǎng)”的內(nèi)容信息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許可,不得轉載!本網(wǎng)轉載的其他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信息,內(nèi)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:0898-66835631(傳真),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。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??诰W(wǎng)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等作品,版權均屬??诰W(wǎng)所有。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