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劉婷婷 法學副教授
近日,一則“儒洞鎮(zhèn)駒龍教學點保安性侵學生,老師不肯出手幫助受害女孩”的求助,在網(wǎng)絡上引發(fā)熱議。對此,1月17日,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教育局發(fā)布通報稱,犯罪嫌疑人陳某因涉嫌強奸罪,被縣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。目前,案件還在偵辦中。
盡管此案塵埃尚未落定,犯罪事實是否真正存在,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,還需要經過法院審判來認定,可一旦這起案件得以坐實,我們對校園性侵嚴重程度的認識,以及對校方和老師的印象,恐怕都會遭到根本性的顛覆。
從以往的校園性侵案例看,多發(fā)生在老師與學生私下相處的課余時間,如今則是,“1月8日上午課間時間,在儒洞鎮(zhèn)駒龍教學點門衛(wèi)室”。朗朗乾坤、大庭廣眾下,竟然也發(fā)生了性質如此惡劣的丑行。如果向孩子們伸出魔爪的侵害人,真的是堂堂校園保安,真的是本應維護學校秩序、保護師生平安的專門人員,如此“防無可防”“防不勝防”,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還能真正安全嗎?
更令人擔憂的,還有“老師不肯出手幫助受害女孩”的指責。老師不僅是傳道受業(yè)解惑的師長,也肩負著管理學生的重要職責?,F(xiàn)實中,即便是普通的成年人,面對他人的求救,都不應無動于衷,如果教書育人的老師,面對自己學生的求救都“漠然置之”,還有何面目“學為人師、行為世范”?
從現(xiàn)行法律看,雖然沒有“見危不救”的罪名,卻也有負有特定職責的人不作為,造成侵害事件的發(fā)生,或者損害的擴大,應承擔行政、民事責任的規(guī)定。我國《侵權責任法》第39條更明確規(guī)定,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、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、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,幼兒園、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。”就這起性侵案件而言,如果就發(fā)生在在校期間,無論老師是否“不肯出手幫助受害女孩”,已足以證明校方未能盡到管理職責,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。
當然,如果發(fā)生了這樣一起校園性侵事件,受到最大傷害的,還是那些力量弱小的孩子。當罪惡的黑手伸向她們的時候,學校、老師、警方、社會、家庭,所有的這些力量,都應當成為她們的有力后援。盡管她們的求救的聲音非常微弱,但一定要為大家聽到,也一定要得到援手。如果讓孩子們孤獨地應對暗黑,留給她們的,除了內心的恐懼,還會有無助的絕望。如此冷漠絕情以對,又與兇手何異?
目前,這起校園性侵案件還在依法調查,追責問責決不能止步。如何讓沉默的受害者站出來、說出來,更好地構建預警、防范、援助機制,全力阻止罪惡的發(fā)生,立法上也應有新的突破。(劉婷婷)
·凡注明來源為“海口網(wǎng)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等作品,版權均屬??诰W(wǎng)所有。未經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網(wǎng)絡內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郵箱:jb66822333@126.com